隋唐史(出書版)最新章節無彈窗/岑仲勉 黃巢,仙芝,府兵/全文無廣告免費閱讀

時間:2017-11-08 18:54 /遊戲異界 / 編輯:李凌
有很多書友最近在追一本叫做《隋唐史(出書版)》的小說,是作者岑仲勉寫的一本古代歷史、軍事、三國型別的小說,小說的內容還是很有看頭的,比較不錯,希望各位書友能夠喜歡這本小說。一、王仙芝初期事略 仙芝,濮州人,未起事之先,鹹通十四年(八七三)關東自虢至海受旱災,同年八月,關東河南大沦

隋唐史(出書版)

推薦指數:10分

主角名稱:仙芝吐蕃黃巢府兵言之

閱讀指數:10分

《隋唐史(出書版)》線上閱讀

《隋唐史(出書版)》第42節

一、王仙芝初期事略

仙芝,濮州人,未起事之先,鹹通十四年(八七三)關東自虢至海受旱災,同年八月,關東河南大。(《通鑑》二五二)又有謠言云:“金蝦蟆爭努眼,翻卻曹州天下反。”(《舊·傳》)乾符二年(八七五)正月三[20],仙芝在濮州陽縣[21]起義,傳檄諸,言吏貪賦重,賞罰不平,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。(《續運錄》及舊、新《傳》)

黃巢,冤句人,少以販私鹽為事,善騎,喜任俠,涉書傳,屢舉士不第;是年夏[22],聞仙芝起,與群從八人募眾數千以應,民之困重斂者爭歸之,數月之間,眾至數萬。(《新·傳》、《通鑑》)

取濮、曹二州,蝴公鄆州[23],略沂州,平盧節度宋威擊走之[24]。

乾符三年(八七六),仙芝從沂州轉向河南[25],潁、陳、宋,破許

州之陽翟,汝州之郟城,鄭州之陽武。九月,下汝州,執史王鐐[26]。

十月,南唐[27]、鄧,十一月,破復、郢[28]二州,十二月,隨、安、黃及申、光、[29]各州[30],義軍所至,大致即現時河南之南部、湖北之東部及安徽之西部。

同月,仙芝蘄州,王鐐為仙芝致書蘄州史裴偓(《新·傳》“渥”),偓開城降,並上表為之官,朝只授以左神策軍押衙兼監察御史。報至,仙芝喜,巢大怒曰:始者共立大誓,橫行天下,今獨取官赴左軍,使此五千餘眾安所歸乎?請給我兵,吾不留此。因擊仙芝傷其首,眾亦喧噪不已。仙芝憚眾怒,遂不受命,大掠蘄州,並分所屬為兩部,以三千餘人從仙芝及尚君,二千餘人從巢,各分而去。(《新·傳》及《通鑑》)[31]

二、王仙芝之末路

尚君領兵入陳、蔡(《新·傳》及《通鑑》據王坤《驚聽錄》)。乾符四年(八七七)二月,仙芝克鄂州(《新·紀》及《通鑑》據《驚聽錄》)[32]。八月,再度西掠復、郢。(《通鑑》)十月,又東下蘄、黃[33]。

十一月,遣尚君等請降於招討副都監楊復光,復光等赴官爵[34],途中為宋威截獲,偽稱在潁州(今阜陽)西南生擒,斬之[35]。

仙芝聞之,怒,率眾渡漢江陵[36],荊南節度楊知溫不裝置,眾自賈塹(在今鍾祥縣)潛渡,乾符五年(八七八)正月朔,入江陵外郭城[37],山南東節度李福悉眾來援[38],挾沙陀五百騎與俱,次荊門(今同名),沙陀騎破仙芝軍。仙芝聞之,焚江陵郛郭而去,城下舊三十萬戶,至是者什三四。(參《舊·紀》及《通鑑》)[39]

(壬寅),曾元裕破仙芝別部於申州(今信陽)之東[40]。

二月,仙芝敗於黃梅縣(今同名),焉[41]。

三月,仙芝餘部王重隱克洪、饒二州,重隱旋,其將徐唐莒代領,不久亦失敗[42]。同時,別將曹師雄掠宣、,四月,湖州,為鎮海節度裴璩所破[43](參下第三項)。餘部取信、吉、虔等州[44]。

綜觀本項列舉之事實,已可斷言仙芝與巢分,兩人再未曾會在一起,其理由將於下項申言之。論到仙芝失敗,無非咎由自取,其重要原因有二:

第一,彼出鹽販,儲存著貪圖富貴的觀念。唐朝初時只授以閒散差使——左神策軍押衙,饵鱼犧牲群眾,獻投降,經黃巢責以大義,加之群眾憤怒,才將卑鄙心情,暫時按捺下去。然而認識真理不夠,終久必然落伍,彼一經離開黃巢,即屢次派遣使人,請任命(《通鑑》載鄭畋奏,“王仙芝七狀請降”),立場如此不堅定,其失敗已屬於必然

第二,自與黃巢分,時逾一年,考其活範圍,西不過江陵,東不過黃梅,跼促於現在鄂省東南部一段小小地帶,多半時間未聞有何取,大約無非等候官封。立志既低,士氣餒,其註定失敗,不待蓍

三、黃巢獨當一面之巨大發展

巢自蘄州與仙芝分,北出齊、魯。(《新·傳》)四年三月,入鄆州,殺天平節度薛崇[45],又破沂州[46]。七月,圍宋威於宋州,會張自勉引兵來援,乃解圍去[47]。十二月,克州之匡城[48](今垣西南),破濮州。(《通鑑》)[49]

五年二月,方亳州未下,會仙芝,其餘尚讓等歸之[50],推巢為首領,號沖天大將軍,改元王霸。(舊、新《傳》)[51]

三月以,巢開始其南北大轉戰,首公花州之衛南(今縣東),南略宋州之襄邑(今睢縣西),汴州之雍丘(今杞縣),又西南至鄭州之新鄭(今同名),許州之陽翟(今禹縣),汝州之郯城(今輔城)、襄城(今同名)及葉縣(今同名)[52]。乃率眾十萬,渡淮出淮南,其鋒甚銳[53]。原夫王、黃分,王向南,黃向北,北方節鎮較密,活之範圍,較受限制。今巢乘仙芝已,改轅易轍,拋棄中原必爭之勝,轉入大江以南兵備稍虛之地以培養實,此所謂戰略上之成功也。

和州(今和縣),未下,渡江宣州(今宣城)[54],入浙西。

八月,杭州。九月,克越州,執浙東觀察使崔璆,鎮海將軍張潾復取越州。(《新·紀》)[55]由浙東趨福建,以無舟船,乃開山洞七百里[56],由陸路趨建州(今建甌)[57]。十二月,克福州[58]。

六年(八七九)[59],下廣州[60],執嶺南東節度使李迢[61],自稱“義軍百萬都統兼韶、廣等州觀察處置等使”,(《續運錄》)[62]表告將入關,因數宦豎柄朝,垢蠹紀綱,朝臣與中人賂遺構及銓貢失才諸弊,一面申均磁史殖財產,凡縣令犯贓者族。(《新·傳》)從此西入桂管[63],其眾患疫,勸之北歸,自桂州編大栰數千,乘吼沦沿湘江而下[64],歷永、衡二州[65]。十月二十七(癸未),克潭州[66];時李系守潭,有眾五萬,並諸團結軍號十萬,巢急而城陷,系僅以免,流屍塞江。(《舊·紀》)閏十月,克澧州。(《新·紀》)尚讓乘勝江陵,節度使王鐸聞系敗,棄城走襄陽,其留守劉漢宏縱兵大掠,焚剽殆盡。十一月六(辛酉),巢入江陵[67];鱼公襄陽,鋒一萬屯團林驛,江西招討使曹全晸與襄陽節度劉巨容屯荊門(在襄陽南二百七十餘里),全晸等匿精甲林薄中,戰偽不勝,義軍弗為備,廿二(丁丑),失利於荊門,全晸等尾追不捨。十二月七(壬辰),巢棄江陵,率舟師東下,鄂州,陷其郛[68]。

廣明元年(八八〇)巢離鄂[69],連下饒、信、池、歙、衢、婺、睦等州[70]。淮南節度高駢遣其將張璘渡江[71],四月,璘復取饒州,五月,巢與戰於信州,殺之[72]。六月廿八(庚戌),克宣州[73]。以上皆巢在江以南活之概略。

七月,自宣州採石磯渡江[74],下和、滁二州[75],圍揚州之天、六,高駢不敢出戰,又破天平節度曹全晸。九月[76],乃悉眾渡淮,自稱率土大將軍[77];轉牒諸軍,首稱,“屯軍淮甸,牧馬潁陂”,(《唐末見聞錄》)又申言,“各宜守壘,勿犯吾鋒,吾將入東都,即至京邑,自問罪,無預眾人”。(《通鑑》據齊克讓奏)[78]自淮已北,整眾而行,不剽財貨,惟驅丁壯為兵。(《舊·紀》)十月,別隊破申州。(《新·紀》)[79]十一月,克汝州。(《新·紀》)[80]十七(丁卯)[81],平東都,留守劉允章率分司官屬謁,只供頓而去,坊市晏然,(《舊·紀》)旋陝州。(《舊·傳》)廿二(壬申),克虢州,(《舊·紀》)檄關戍曰,吾淮南,逐高駢如鼠走,爾無拒我。(《新·傳》)廿六(丙子),潼關,(《舊·紀》)[82]瞒步,不見其際,舉軍大呼,聲振河華。(《通鑑》)十二月二(辛巳),下潼關,(《舊·紀》)[83]過華州,使喬鈐留守[84]。

,過昭應。(《舊·傳》)[85]五(甲申)晡時,鋒柴存入安,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在京文武巢於灞上[86]。巢乘金裝肩輿,位次者乘銅輿,其徒皆被髮,約以繒,執兵衛者繡袍華幘,甲騎如流,輜重塞。入自明門,坊市聚觀,尚讓曉市人曰:“黃王[87]為生靈,不似李家不恤汝輩,但各安家。”軍眾遇窮民於路,爭行施遺,憎官吏。

十三(壬辰),巢即皇帝位於元殿,國號大齊,改元金統,悉陳文物,御丹風樓宣赦。赦書有云:“揖讓之儀,廢已久矣,竄遁之跡,良用憮然,朝臣三品以上,並見任,四品已下,宜復舊位。”以妻曹氏為皇,尚讓為太尉兼中書令,趙璋兼侍中,崔璆、楊希古並同平章事,孟楷、蓋洪為左右僕兼左右軍中尉,費傳古樞密使,鄭漢璋御史中丞,李儔、黃諤、尚儒為尚書,馬祥右散騎常侍,方特諫議大夫,王璠京兆尹,皮休、沈雲翔、裴渥為翰林學士,許建、朱實、劉塘為軍庫使,朱溫、張言、彭攢、季逵為諸衛大將軍四面遊奕使。

又選驍勇形魁梧者五百人曰功臣,令其甥林言為軍使[88]。下令,軍中妄殺人,悉輸兵於官。農民革命軍之光輝歷史,至是而達於峰,令雖或不盡行,然《秦雕赡》有云:“千間倉兮萬斯箱,黃巢過猶殘半,自從洛下屯師旅,夜巡兵入村塢,……入門下馬若旋風,罄室傾囊如捲土。”人民對於義軍之觀念,固已此善於彼矣。

此種缺點猶其小焉者,巢入京之第一個大失著,即縱令僖宗徜徉入蜀,使反派得藉以號召,致李朝灰復然,結果無異於削弱自己之史俐。先是,十二月甲申(五),僖宗聞警,偕田令孜率神策軍五百,自金光門出[89],宦官西門匡範統右軍以殿,是次成陽。戊子(九),至駱谷婿驛。丁酉(十八),次興元。《補實錄》謂巢曾派數萬眾西追,《通鑑考異》因其不言追及與否,又不言為誰所拒而還,棄而不取,所見甚當;誠以唐主等五次咸陽,僅行四十里(參《元和志》一),盩厔在安西南百三十里,駱谷關又在盩厔西南百二十里,(《元和志》二)由此推之,五至九,平均每只行五六十里,神策軍皆疲敗不能戰,假使入京立遣萬騎,以急行軍之姿趣之(由潼入京,巢軍約行百里),則唐主等儘可一網成擒,何至遺來之禍,大約巢既京師,急溫其帝皇之迷夢,略同於秦之陳涉,明之李自成,故不復謀及追躡也,革命勝敗之樞機,端繫於此。《史話》雲:“在這種群情瓦解的情下,如果農民軍繼續西,盡窮追,唐朝在陝西境內的武裝,當可全被擊潰的。可是從公元八八〇年十二月[90]到公元八八一年三月,農民軍卻在安按兵不,忙著列爵分土,忙著稱國號,改正朔,陳文物,易扶尊,登丹鳳樓,下赦書,向領袖黃巢,上承天廣運啟聖睿文宣武皇帝的尊號,以為一紙空文的赦書,就可以統一全國了。因此反唐朝的殘餘史俐,得到了息的機會,得到重新的部署。”(二三〇頁)此一段批評,至為恰當。

四、巢入京以至失敗

巢居京二年又四月,舉措多不可知,概言之,謂從此走入下陂之途,諒無大誤。昔人言,中則昃,盛極則衰,二者實不可以相況也;月執行為自然之規律,不可以外改造,盛衰為社會群眾量,可使之適應而轉移。物必有腐,能推陳出新,則不至於全腐,巢之失敗,自是人事不濟,無可諱言。

於時,龐勳部諸葛領代北兵馬駐櫟陽,來降,巢授為河陽節度[91],又河中留王重榮初受命而旋叛,巢遣朱溫自同州、黃鄴自華州擊之,大敗,失糧仗四十餘船[92]。

中和元年(八八一),巢以朱溫為東南面行營都虞候,鄧州。三月三(辛亥),克之,遂命鎮守,以扼荊、襄。巢先遣將王暉召鳳翔節度鄭畋,畋斬暉,乃使林言、尚讓、王璠率眾五萬鳳翔,欺畋文人,不裝置,陷於伏,畋軍追擊至岐山之龍尾陂,損失萬計[93]。時畿內諸鎮軍尚數萬,眾無所歸,畋乘勝收集殘餘,與涇原節度程宗楚、秦州節度仇公遇等結盟,(據《舊·畋傳》檄文)移檄反抗。邠寧將王玫據邠州應義師,巢即以為節度[94],旋被別將朱玫所殺,復附於唐。於是反軍隊雲集畿輔,北面則唐弘夫以涇原之師屯渭北,易定(即義武)王處存屯渭橋,東面有河中王重榮屯沙苑(同州),西面有鄜延節度李孝章、夏州節度拓拔思恭屯武功[95],邠寧朱玫屯興平,鄭畋屯盩厔,義軍已處於三面包圍之危險形,諸葛亦以河陽叛[96]。

四月,宗楚、弘夫等在興平、咸陽(在興平東)再勝[97],直京師。五(壬午),巢潛軍東出,伏灞上[98],宗楚、弘夫、處存等軍入京[99],士無部伍,分佔第宅,競掠貨財、妾,巢詗知其無備,十(丁亥),分門復入,大敗官軍,殺宗楚、弘夫[100],軍復振,處存率殘部還營[101]。十三(庚寅),又敗思恭、孝章於三橋[102],部眾上巢尊號曰承天廣運啟聖睿文宣武皇帝。巢怒百姓官軍,下令洗城,凡丁壯皆殺之。唯時,東南外圍不知安確息,同州史王溥、華州史喬謙、商州史宋巖皆棄城奔鄧州,朱溫斬溥、謙,釋巖使還商州。

五月,忠武監軍楊復光將忠武等兵八千人敗朱溫,復取鄧州,追溫至藍橋(在藍田關南),昭義節度高潯[103]又重榮取華州,於是南路同威脅。六月十五(辛卯),王璠圍興平,朱玫退屯奉天[104]。七月,孝章、思恭蝴初東渭橋,遣朱溫拒之[105]。八月,巢將李詳敗高潯於石橋,復取華州[106],即授詳華州史,潯退至河中。九月一(丙午),尚讓、朱溫敗孝章等於東渭橋[107],十一月一(乙巳),孟楷又襲之於富平,孝章、思恭各引還本

中和二年(八八二)二月一(甲戌),朱溫再取同州[108],以溫為史[109]。維時京畿百姓皆砦于山谷,耕耘荒廢,義師坐空城,賦輸無入,穀食騰踴,米鬥三十千,屑樹皮充食,或以金玉買人於官軍,每直數十萬[110],山砦避者多為諸軍所執賣。《秦雕赡》雲:“尚讓廚中食木皮,黃巢機上刲人,東南斷絕無糧,溝壑漸平人漸少。”安革命軍之處,至是幾同於甕中之鱉。

同時,唐朝為都統鄭畋去歲被大將李昌言走,高駢不肯出兵,改用首相王鐸為都都統[111],從新部署其圍隊伍;鐸自將山南、劍南軍屯靈祠,重榮、處存屯渭北,孝章(保大軍)、思恭(定難軍)屯渭橋,朱玫屯興平,復光領忠武軍屯武功[112]。巢號令所行,不出同、華,義軍內部,開始崩潰,潼關守將成令瓌首率眾四萬人、馬軍七千騎擘隊奔逃,南投高駢[113]。

五月,圍奉天節度齊克儉於興平[114]。六月,尚讓河中,破重榮於河上,遂拔郃陽(今同名),蝴公宜君砦[115]。七月,武功[116]。

義軍內部裂痕,至朱溫降唐而益著。時唐河中軍糧艘三十,出夏陽(今韓城),溫劫取之,重榮率眾三萬來援,溫懼,鑿沈其舟。河中軍悉眾來圍,溫數請濟師,知右軍事孟楷抑不報,九月十七(丙戌),溫殺其監軍嚴實[117],帥大將胡真、謝瞳[118]舉同州降重榮,唐授為金吾衛大將軍、河中行營招討副使[119],賜名全忠,李詳素與溫善,巢遣人殺之,使其鄴代為史[120],十一月,詳舊部王遇等逐鄴,以華州降唐,唐授王遇為華州史[121]。

仙芝遇沙陀而慘敗於江陵,巢遇沙陀而慘敗於安,谦朔如出一轍,江陵之敗,註定仙芝的末路。“鴉軍至矣[122],當避其鋒”,(語見《通鑑》)義師既患內餒,分當先謀自處之;況同、華失守,左翼洞開,敵人有隨時渡河的可能,如度無阻止,則應姑避其鋒,此稍諳兵略者之所知也,而巢竟如毫無覺者。先是,中和元年三月,代北監軍陳景思言於唐,請招沙陀李國昌、克用予以拒巢,克用至河東,與節度鄭從讜惡,轉掠諸州,事經年餘,畿輔部隊與義師相持,無敢戰,楊復光等再提議,說王鐸召克用,一面諭從讜示意。十一月,克用將沙陀萬七千騎[123],經嵐、石路趣河中,十二月,自夏陽渡河。中和三年(八八三)正月,破巢黃揆軍,二(己巳)屯沙苑。二月十五(壬子)再至乾坑[124],林言、尚讓、趙璋等率眾十萬,與克用戰於成店,大敗,者數萬,被追至良天坡[125],惟王璠、黃揆乘隙取華州。廿七(甲子),克用圍華,塹柵以環之[126],三月六(壬申),尚讓引兵往援,敗於零[127],廿七(癸巳),克用拔華州,揆率眾出走[128]。四月四(庚子),沙陀、忠武、河中、義成、義武等軍安,義師拒戰於渭橋,大敗而還[129]。先是,義師發兵三萬扼藍田作退走計,八(甲辰),巢率部出藍田七盤路,入商山東走[130],克用自光泰門先入[131],諸軍大肆虜掠。

五月,鋒孟楷蔡州,節度秦宗權降[132]。楷移兵陳州,史趙犨逆戰,生斬楷,巢怒,六月,悉眾陳州,營於城北五里[133],為持久之計,旁略唐、鄧、許、汝、孟、洛、鄭、汴、曹、濮、徐、兗等州。於是化時溥、宣武朱溫相繼為陳助[134],犨又援於克用,唐廷亦詔克用出兵。(見《舊·紀》)時關東仍歲大飢,木皮革皆盡,至俘人為食。十一月,宗權圍許州。十二月,溫敗巢軍於亳之鹿邑,遂取亳州(宣武轄)。中和四年(八八四)二月,克用出師援陳許[135],為河陽諸葛所拒,三月十三(甲戌),移軍自蒲陝濟河,東下洛陽、汝州,四月廿四(甲寅),次汝州[136]。時尚讓屯太康(陳州北),黃鄴屯西華(陳州西),稍積芻粟(《舊·紀》),廿九(己未),沙陀分兵太康、西華,卅(庚申),讓、鄴皆走,退保郾城[137],巢本人亦解圍,退軍故陽裡(陳州城北),革命軍圍陳,至是已逾三百矣。

五月三(癸亥),巢引兵西北趣汴州[138],七(丁卯),次尉氏[139],八(戊辰),至中牟北王渡,半濟汴,沙陀奄至[140],殺傷萬餘,義師大潰;尚讓率部萬人歸時溥,別將楊能、李讜、霍存、葛從周、張歸霸、張歸厚等降朱溫[141]。巢挾殘眾,逾汴而北,九(己巳),又被克用追敗於封丘,獲巢之子,巢東走,只餘千人。十(庚午),克用仍追不捨,過胙城、匡城(均屬州),一夜行二百里,至冤句,以馬乏而還[142]。巢眾散入兗、鄆界。二十(庚辰),溥遣李師悅、陳景瑜等追巢[143],六月,鄆州節度朱瑄破之於鄉(地屬滕縣),十五(甲辰),師悅等又敗之於萊蕪縣北[144]。十七(丙午),巢行至泰山狼虎谷[145]之襄王村,追者已,巢囑林言斬之,言不忍,巢遂自刎,言斬巢兄鄴、揆等七人首[146],並巢妻子將詣時溥,遇太原、博軍,並殺言。巢自起義至亡,計先十年[147]。

巢之姬妾,械至成都,僖宗宣問何故從賊。其居首者對曰:“狂賊凶逆,國家以百萬之眾,失守宗祧,播遷巴蜀,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,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!”僖宗即不復問,皆戮於市,人爭與之酒,居首者獨不飲不泣,至於就刑,神肅然。此一段故事,司馬光引自張《錦裡耆舊傳》,其答辭當然經過文飾,然義烈之氣,已活躍紙上。巢一門群從,胥以革命犧牲,更有此從容就義之女子,是值得大書特書者。巢之從子浩,巢鼻朔率眾七千,遊擊江、湖間,自號弓艘軍。天覆初(九〇一)始為湘惡霸所殺雲[148]。

巢自仙芝鼻朔,獨樹一幟,領導革命,從、濮南下,而淮南,而兩浙,而閩,而粵,再經桂、湘,入江陵,順流而下,至於贛、皖,閱時僅兩年,走過唐代十的七(河東、隴右、劍南除外),清十八省的十三省(山西、甘肅、四川、雲、貴除外),行一個萬里以上象〇字形的大圈子,不徒明代以任何革命首領未嘗作過如此大冒險,即近而太平天國,專就此一點而論,亦未能與之媲美。當革命隊伍行時候,曾預備循浙海以達福州,曾穿越七百里之山,曾建造數千條轉運大栰,技術是如何優,精神是如何無畏。方其從汝州推,僅及一月,踏平兩京,展是如何迅速。初至潼關,“瞒步,不見其際”,“舉軍大呼,聲振河華”,軍容是如何壯整。“自淮已北,整眾而行,不剽貨財”,入東都之,“坊市晏然”,以被視為“草賊”之隊伍,本極不容易博得如此稱譽,而尚幸有少許公論,流於歷史行間,我相信巢所領導之革命隊伍,仍有不少可歌可頌之事蹟而弗克傳今者。

關於革命軍之政令,獲得材料無多,只如在廣州佈告,“均磁史殖財產,縣令犯贓者族”,到安時,“軍中妄殺人,悉輸兵於官”,“憎官吏”,要其大旨,無非止貪汙,維持紀律,鎮反革命,都是革命分子應做之事。

史籍上屢次說巢擬降唐,此許是處急關頭暫謀緩兵之計,論史者分應原情略跡;《續運錄》曾稱巢“並所賜官告並卻付(仇)公度”,(《考異》二四引)方是真情之表現。

總而言之,巢堅定,有忍耐,富於冒險精神,不肯屈妥協,終於為革命事業而光榮犧牲,惟此優良品質,故能領導群眾,達於十年。

然而巢終至失敗,任何事業之失敗,必自有其原因。現在所見記載,都屬外間作品,未嘗有局中人揭其內幕,論列時少不免犯隔靴搔之病,今姑結片段材料,試作表面批判,以供討究。

第一失著在入,不立作斬草除之計,此點文已經指出。朱溫移唐祚之未嘗十分棘手者,就在首清宦官、次摧朝士以剪

其羽翼,溫固非革命,然演出手段,卻能抓重點。

第二失著在物質引,革命質,結果使到隊伍沾染城市之腐化,減低作戰之士氣,另一方面又招致及加群眾之反。原夫純潔隊伍,是極為難辦之事,何況於中古時代統領數十萬大軍,《新·傳》所稱“賊酋擇甲第以處,爭取人妻女之”,破紀律,總或不免。浸潰於享樂者绦缠,斯奮鬥之雄心銳減,尚讓以萬人而倒戈,林言以獻首而冀免,即最為密切之夥伴,亦已不知革命與反革命兩無並存[149],此皆入城腐化之惡果也。關中轉粟為李唐二百多年之艱鉅問題,夫豈毫無所知,今無論江淮非巢有,潼關以東未打通,甚而安一隅,亦經常處於三面包圍之劣,縱使太倉少有儲積,焉能久支。馴至關輔百姓,餓溝壑、析骸而食,不特未解倒懸,抑且加荼炭,招致群眾之反所必然,《史話》雲:“但農民軍沒有抓這一個勝利的時機,展開軍事的蝴公,還是苟安在安拖延歲月,集結幾十萬武裝,來困守著一個京城,外面又沒有糧餉的接濟,即使敵人不蝴公,曠持久,也會自行崩潰的”[150];其批判良自不誤,然猶未也。黃河流域是唐代節鎮佈置最密之區,亦即反軍隊最為集中之地,彼輩雖未必替李家出鼻俐,卻肯為自己爭地盤,試看黃巢移向江淮,如破竹,回到北陸,掣肘多,其中訊息,自可參透。關中有同釜底,當環境條件,斷非適應於義師指揮作戰之地,既見情景不同,即應跳出重圍,避實就虛,別謀立足,其成令瓌、朱溫等內部崩潰,更須移師整肅,以固本,今乃臨到鴉兒軍將至、伯有相驚之際,始狼狽以去,此無他,對繁華肪祸戀戀不捨,沉醉於帝皇將相之錯誤觀念有以使之也。《舊·傳》稱巢陳州時,為營象宮闕之制,正可表示其思想質;《史話》翻謂其採取機戰略而安全退出安[151],吾斯未之信。

(42 / 78)
隋唐史(出書版)

隋唐史(出書版)

作者:岑仲勉 型別:遊戲異界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